【正能量】整形外科醫生義診兔唇裂顎兒童逾20年 難忘為血管瘤患者移植皮膚避免毀容

社會

發布時間: 2022/04/16 17:40

最後更新: 2022/04/17 11:59

分享:

分享:

彭志宏醫生與兔唇裂顎兒童。

「醫人,也醫心」是整形外科專科醫生彭志宏的故事,香港中文大學特寫文章主角是彭志宏醫生,彭醫生從1999年開始到內地及一帶一路國家,義務為兔唇裂顎兒童做手術,令過千名病童獲得醫治,同時助血管瘤女患者重整傷口回復容貌。也透過不同身份去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除了是逸傑國際慈善基金會董主席他也是九龍樂善堂主席和前扶輪社總監,以多種方式解決住屋及疫情下燃眉的社會問題。

彭志宏英文名是Peter Pang,是名副其實的「小飛俠」。起初應其師父董文光醫生之邀到南京施兔唇手術,甫抵步才得知有800個輪候個案,但做手術的日子僅有四天,只能做二百多個手術,「沒辦法,只得忍痛推掉幾百位病人。」他們每天從早到晚做手術,試過做到晚上十點。有一晚在手術快將結束之際,看到有位病人的狀況不算複雜,立即再埋頭苦幹半小時。

做義務手術惠澤過千病童

「半小時對我們而言是吃飯的時間,但足以影響病人一生。」自此,「勿以善小而不為」成為他的座右銘。當時有感需求龐大,Peter決心要繼續做義務手術,考取整形外科專科資格後也要做下去,至今他已惠澤過千病童。

虛構故事中的小飛俠帶了三個小孩到夢幻島歷奇,享受自由自在的歡樂,更共同對抗海盜。同樣,這位現實中的小飛俠感染了不少外科醫生和醫學生做義工,當中有一位成為無國界醫生,冒着槍林彈雨救治病人。

為兔唇裂顎兒童義務做手術。(中大醫學院圖片)

行醫以來,Peter最難忘一位臉上長血管瘤的病人。她幼時臉上長了血管瘤,初時腫瘤不太大,兒科醫生認為不值得冒險做全身麻醉手術,着她定期覆診。病人到了16歲,血管瘤長得很大,由嘴角、鼻旁到眼睫毛附近都有,甚至出血,她的血色素更跌至正常人的一半。

外科醫生為她割除腫瘤,臉上留下大面積的傷口,Peter從她的大腿移植組織到臉上,為她重整傷口,免遭毀容的厄運。過了一段日子,Peter收到她的結婚照,知道她在術後重新投入生活,遇上如意郎君,找到幸福。

儘管生活忙碌,Peter仍會返中大醫學院教導學生,他時常勸勉學生要有「T型發展」,即要具備廣博的見識和專業知識,但他對自己的要求更高,「我希望自己有『π型發展』,即是兼具見識和有兩種專業範疇,這樣才有更大的協同效應,幫到更多人。」

鑽研專業知識是必須的,但有知識亦要有見識,只顧忙到退休才見識世界,到時未必有健康。想做的事要趁早做,要把想做的事融入日常生活。

香港中文大學「整形俠醫」全文,按此

《香港經濟日報》TOPick新聞「第三屆全港小學生中文作文大賽」立即參加:https://bit.ly/3CrwGul

政府派發電子消費券 一文看清最新商場商戶優惠:https://bit.ly/3xdMkJc

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https://bit.ly/3cNFwr7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責任編輯:袁澍